即使过了“金九银十”购车季,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度依然不减。相反,倒计时政策越来越受欢迎。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5年第33号公告,配套文件《享受减免汽车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目录(第23批)》正式公布。随着明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调整,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购置免税额将减少一半,有望形成消费者争分夺秒、车企全力推动的“最终公交车免税”市场。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调整明显反映了产业政策从“包容发展”转向“精准引导”。最初的全额免税是为了快速扩大产业规模,现在与技术标准挂钩的半价税则着眼于“扶优济贫”,鼓励落后产能退出,引导行业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国工商联汽摩配商会执行会长、全国汽车零部件展览会组委会主任应惠鹏先生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熟度大幅提升,已从发展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当时,进项税政策的调整是为了符合产业发展法、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在销售方面,政治信号的放大效应明显非常大。记者在线下走访北京朝阳区某商场新能源汽车专区时发现,不少车商在店外显着位置放置了宣传明年进项税调整的相关广告。 “如果消费者不知道进项税即将调整,我们会主动告知他们。”一位店员告诉记者。记者粗略测算,如果在2025年12月31日之前购买价格在26万元左右的相关新能源汽车,将免征汽车购置税。但如果2026年1月1日之后购买,则需要缴纳约11000元的汽车购置税。奇瑞宁波东瑞体验中心总监金维晓向《证券日报》记者详细讲解了日常销售情况。一是销售人员应主动向消费者通报相关政策调整情况,并提供明确的指导意见。进行政策调整之前的时间表。其次,税收优惠体现在“节省一万元以上”等直观数字。最后,通过“战略红利”和“店内限时折扣”相结合,强调“现在买比明年买赚得多”。刘春生认为,对于大众消费市场来说,短期内,进项税优惠调整将更加普及15万元至30万元价格区间的购车。该群体消费者对价格相对敏感,高端车型面临税负和竞争的双重压力。长期来看,市场结构调整将加速,促使汽车企业提高产品盈利能力,从而优化整体消费结构。金维孝表示,政策调整前,今年年底将鼓励消费者短期内集中购车。 “最后的潮流”进项税征收政策变化前就已形成“新风口”,计费将集中在多家4S店,符合政策标准的车型将加速淘汰。政策调整后,腰部以下的车企可能受到的打击最大,加速被淘汰。大品牌依靠技术优势稳定市场份额,影响相对较小。车企和经销商正在积极应对进项税调整可能带来的价格变化和销量影响。近期,不少车企纷纷推出“购车税抵免”政策来吸引消费者,例如,艾维塔允许用户在2025年12月31日(含)之前锁定部分车型且必须在2026年交付的情况下,享受跨年购车免税政策,因为艾维塔也采取了相关措施。措施。对于所有符合相关条件的产品,如果在2025年11月30日24:00之前完成封锁订单,并且由于用户以外的原因在2026年开发票并交付车辆,则从2025年开始将获得差价现金补贴。“很多车企都在购买相关保险,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作为一个最近买车的消费者,我必须提前申请。”距离下一次进项税调整还有一段时间,但我喜欢类似的保险政策。 ” 一位刚刚在车行搜索相关信息的客户向记者透露。据新能源汽车官网显示,今年9月份相关车型的预计交货周期为2至4周,但现在已改为4至6周。这部分反映了随着购车税调整临近,消费者数量增加导致交货时间延长。不少销售人员表示,新能源汽车经销店员工告诉记者,最近来店里查询相关信息、急于消费的消费者明显增多。金维孝还以公司4S店为例告诉记者,为了维持产品的盈利能力,将推出新的优惠政策,以抵消进项税上调给消费者带来的成本增加。同时,我们将通过完善售前服务、优化售后保障等方式提升服务体验,增加客户购车欲望,限制车辆降价。他利用政策调整宽限期和消费者情绪高涨的契机,有意放大消费者的危机感,营造“最后一趟免税车”的氛围,开展清理旧库存的促销活动,极大地刺激了车主的前期消费。保留程度。未来需求的提前释放可能会导致2026年初销量过剩,从而可能导致2026年初市场暂时降温。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增加,会有。对汽车零部件、汽车用品、售后维修人员等都会产生新的需求,特别是电动电池的专业检测、评估和维修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及面临的主要挑战,英惠鹏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不再是简单的销量竞争,而将成为以技术、安全、品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全球性、综合性的竞争。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应以此为契机,加强电池、高能等核心领域的研发力度——绿色发展的电压平台。从完善电池回收和低碳生产体系的角度,加强国际竞争中的品牌建设和海外拓展,强化全球领先优势。
(编辑:陈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