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保持适度增长,人民币融资保持较高增速……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保持稳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实施。直接融资变得更加流动。 9月末,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与去年同期的高水平相比,增速仍然较高。社会融资规模437.8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累计增加1-3月社会融资规模30.0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2万亿元。 “M2增速和社会金融规模保持在较高水平,持续为经济复苏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分析,今年以来,政府债券发行加快,企业债券发行和股权融资渠道更加畅通,直接融资在扩大社会金融规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国债在支持社会金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三季度公共债务净收购额11.4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28万亿元。特别是国债和专项再融资债券发行进展迅速,发挥着积极作用。发挥扩大内需、保障人民生命、防范风险、促进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受益于科技创新债、民间企业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叠加债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债发行融资不断增多。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贷款规模保持适度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1-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分部门看,居民户贷款增加1.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3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企业(机构)贷款13万亿元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5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29万亿元,发票贷款增加4752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121亿元。市场分析人士预计,在恢复专项地方债互换影响后,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速在7.7%左右。 “重点行业扩张、9月份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等因素,为信贷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表示,企业贷款保持良好增长,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等重点行业保持高景气。记者了解到,今年主要国有银行的分行占企业贷款的一半以上。大部分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能有效满足科技的长期需求制造业改善,为工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信贷和金融支持。与此同时,多地广告已完成第一波新政策性理财产品的推出。主要投资于城市更新、交通、水情、物流、环保等领域,为缓解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不足问题作出贡献,也促进了相关扶持信贷资金的增长。政治红利加速释放,有效释放了资金需求,同时企业整体财务成本企稳下降。 9月份新增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本外币)约为3.1%,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0个基点。文斌认为,今年以来,贷款利率一直保持在处于较低水平,表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实体经济资金需求较高。同时,企业贷款综合财务成本明晰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企业贷款综合财务成本更加公开透明,促进中小企业财务成本下降。 9月起,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实体贴息制度启动。利息成本下降进一步释放了消费贷款需求。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近期调整限购政策,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增加,个人按揭贷款需求增加。数据显示,我们9月份新增个人抵押贷款(本外币)应得平均利率约为3.1%,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约 25 个基点。当前,内外部环境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企业经营、居民消费、进出口等方面出现更多积极变化,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创造了基础条件。王庆表示,四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依然有力支持实体经济,财政政策也在积极发力。前期推出的一系列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的政策效果将逐渐显现。产业政策落实力度近期也不断加大,投资持续得到支持。中长期来看,中国电子商务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实体经济供求关系更加平衡,经济周期更加顺畅。
(编辑:关关)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