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作者:田鹏 市场共识是继续看好并增加对中国主要资产的配置。近期,外资机构不仅通过频繁考察精心挑选标的,而且在考察后迅速大幅配置,凸显出看好中国A股市场长期价值的清晰逻辑。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10月13日,高盛、摩根士丹利、贝莱德等254家境外机构自9月份以来共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648次调查,其中Point72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了20次调查,占据第一名。与此同时,资本股也紧随其后。根据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报告,净外汇9月份流入中国股市的资金反弹至46亿美元,为2024年11月以来的单月最高水平。市场普遍认为外资近期频繁挖空中国资产,单月净流入46亿美元。这背后有多重吸引力,包括中国显着的资产估值优势、开放政策的持续优化、企业利润的逐步恢复以及科技领域的创新进步。这种积极的配置趋势预计未来将稳步持续。建立科技成长与高红利轨迹 从市场选择来看,随着全球资本加速配置中国资产,A股与港股形成了功能互补、协同效应的“双拉动”格局。与此同时,A股持续吸引外资投资中国有实质资产的资产。凭借其强大的估值优势、相对稳定的市场波动特征以及覆盖金融、消费、高端制造、硬科技等全行业的全面体系,另一方面,港股凭借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60%的成熟市场特征,以及新经济企业集中的结构性优势,为境外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提供了“通道”。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10月10日,外资股关通过港股通持有A股12272.5万股,较2024年12月末增加5.72亿股。在美联储降息释放全球流动性以及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外资投资A股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高盛近期维持对 A 股和 H 股的增持评级,预计未来 12 个月这两个市场的上涨潜力分别为 8% 和 3%。该裁决凸显了中国资产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重要价值。在行业配置上,外资机构普遍采取“成长龙头+优质高股息公司”策略。瑞银证券数据显示,二季度北向资金大量流入工业和信息科技板块,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科技板块领涨。与此同时,银行、有色金属等高股息行业依然受到青睐,银行股因其优越的股息收益率成为外资增持的首选。对外投资的研究轨迹也证实了这一趋势。 9月份以来,境外机构投资A股公司除了经营业绩和研发进展外,还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应用的引入和海外市场的开拓。这反映出外资愿意深入挖掘中国产业进步的红利。我们以资产管理公司Point72为例。近期调研的20家A股公司中,4家为高股息银行股,7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明显表明外资对产业升级红利和估值安全缓冲的双重追求。外资依然看好中国资产。事实上,外资持续购买中国资产,本质上是全球资本在多重因素共振下对中国资产内在价值的重新审视和评估。此次重估并非巧合的是,源于三个核心支撑:全球流动性格局的重塑、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视和产业红利的释放。得益于新生产力的出现,共同构成了外国投资者坚决看好中国资产的底层逻辑。首先是美元走弱造成的。全球资本重新配置成为重要推动力。 2025年后,美国经济相对优势减弱,欧洲加速财政支出,资本因估值下滑开始流出美国市场。南方基金副总裁兼基金经理石破在第十九次上市公司价值评选专家评审会上表示,此次市场最大的变化是我国资产价格的系统性上涨。价格上涨的宏观背景是美元资产的波动。折旧美元的贬值产生了这些影响。与此同时,黄金和其他资产的价值上涨。另一方面,也助推了中国资产价格的上涨。其次,中国经济的超预期表现奠定了坚实的信心基础。在消费和投资政策拉动下,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3%。二季度数据发布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投行上调了全年增长预期。与此同时,政策层面不断释放积极信号。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利率水平,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 10月9日起,QFII/RQFII参与ETF期权交易新规正式生效,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优化了市场准入环境。第三技术进步和产业成熟度成为吸引外资的“强磁极”。在人工智能硬件、仿人机器人、创新药物等领域,中国企业正在形成全产业链优势。中国公有制企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创新势头加快,市场整体研发投入突破8100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较去年同期高出近2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进程正在加速。”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时间上看,A股科技市场已经运行了10多年,但港股科技板块才推出一年左右,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成。从市值来看,中国顶级互联网公司的市值为1万亿元,而美国顶级互联网公司的市值为1万亿元。互联网公司市值数万亿美元,增长空间很大。
(编辑:魔术师丹)